最优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思(模板22篇)

时间:2023-10-31 13:16:09 作者:ZS文王 评语寄语 最优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思(模板22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和参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共同探讨。

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闪亮之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3、能自选或自拟题目。

学情分析习作要求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写过《我的自画像》,介绍过自己的朋友,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来介绍。因此此次习作重点指导学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或请周围的同学、老师、家长作参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写下来,写完后能读给同学听,与别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增强自己的信心。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目光仍然是锁定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小圈子里,学生生活中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可以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自己的话说呢?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难点: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准备。

1、课前请长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2、预先选好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一篇习作。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和本领。

第二课时目标:

1、独立撰写习作。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并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讲评习作,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并能从老师分析的习作问题和介绍的优秀习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继续用朗读自己习作的方法与别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课时1备课时间09.23教学时间第五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特长、本领介绍清楚,采用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2)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3)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三、尝试运用,口述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

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

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四、学生自行习作。

课堂练习学生自行习作。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则无所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以思维为核心,必须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同时,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同时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背景及有关人物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探讨,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探讨过程中学习前后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文章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哪一方面使你感到佩服?(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究专题:“神机妙算”最具研究价值,以此突出重点。)。

(二)精读课文,学习研究方法。

1、自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读读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带着疑问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己去感悟。)。

2、交流: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解: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体会鲁肃和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时的不同的心情。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小结学法,类化研究体验。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阅读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悟”的过程就是思考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的滋味、体会语言文字情感的过程。)。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集中了“研究”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提炼质疑,拓展研究范围。

1、理解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实质是“通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2、质疑,解决相关问题。

(五)开放练习,延伸研究渠道。

1、课后练说。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通过课外研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其他人物的鲜明个性。

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9)班,(10)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我要努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严格规范课前准备,立足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后反思,这一学期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课前准备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的联想力也很丰富,很多课本中出现的生活性词汇在短时间内便能掌握,有时上课前做的准备不足,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课本外的问题根本没有想象到,导致课堂效率和课堂气氛受到影响。今后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如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如何指导好学生在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多下些功夫。

二、基础知识打得不牢,从目前的复习过程来看,学生们对所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都没有达到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因此,,开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们该背的背,不管学习成绩高低,一律看待。效果应该会很明显的。

三、辅优扶困做得很不到位,优秀生没有达到优秀生的标准,学困生也没有上来。说明这方面的做法是失败的。今后的主要精力课堂上要照顾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身上,课下多找些资料给优秀生去指导,去向他们提更高的要求。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现在好多学生不但是中等生,连部分优秀生的思想状态还没有紧张起来。不要认为只有班主任才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为此,每天坚持找一两个学生谈心,找出他们的思想问题,注意帮助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的思想。坚持每星期都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主要思想问题班内强调。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统一,这样自己的教学才会减少阻力,才能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一、根据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境中呈现单词和句子,使词入句,让句入境。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在单词、句型的读音操练中,强调学生进行模仿听说训练。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这样,英语的朗读不再变得枯燥无味,而是绘声绘色,语言生动有趣。

三、除了在新授课上创设情境来呈现单词和句型外,在语言的应用上,也需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利用活生生的情境运用到语言的听、说、读、写技巧上,达到交际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英语学习就在于能把所学的语言到实际生活中去,怎样让孩子自己去说未学过的句子,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又需要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去说。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

二.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课程设计是课程领域最常用的术语之一,说白了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内容决定目标,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且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设计的策略,在一般意义上与课程设计方法是一样的,但是目前阐述的课程设计策略的'文献很少,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目标中心思路(或称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所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其次,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第三,它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不足:首先,目标模式的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着眼点是效率和准确,它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毕竟正确的科学应该是由信念、审美、个人的参与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正是目标模式所难以包容的。其次,目标模式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第三,目标模式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这就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体现人类行为的自觉性与反思,事实上,评价广泛渗透人类所有意识的活动中,课程评价如此,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迄今为止,在方案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很长时间内,cipp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4个环节的评价。最近,为了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尔比姆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构成了7个环节的评价模式。

五.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课程评价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1)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机联系起来。(2)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3)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即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另外,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方案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课程方案在规划与设计、实施、实施后三个阶段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评价和改进课程方案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评价领域只注重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领域,那就是方案评价。因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而提出的。本文的叙述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方案评价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方案评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几种比较成熟、有效的评价模式,以此确认方案评价应该秉持的评价理念,以及方案评价所涉及的要素。同时,通过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评价标准。这一部分为建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首先对课程方案进行分类研究,明晰校本课程方案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分析校本课程方案评价要素的特征,并尝试建构“多主体动态协同评价”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模型。第三部分,主要关注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操作。根据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具体阐述不同的评价主体应该如何在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这三个阶段开展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为此,论文提供了一些评价策略、方法和工具,并附上一些相关的评价实践案例。第四部分,阐述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明示校本课程方案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组织、制度、人员上的保障。

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外语教研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除英语教材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为了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发校本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特点是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强调课程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需求,不断追求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建设,适应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适应师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具体目标: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2.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

3.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5.讲求趣味性、普及性、活动性和实用性;

6.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的目标为基础,根据本校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等,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例如: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校本课程的开课教师也要求提前申报课程,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例如:

1.课程目标的陈述:

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

包括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依据我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将我校的校本英语课程设置为四大类。

a:hotenglish。

b:保送班课程。

c:周日校本课程。

a.hotenglish。

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做好安排课时、调整监控、测评工作。教研组实行问责制,参与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1)一般项目。

指导教师:高扬、陈涤英、陈杰、毕小亮。

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系列:实用英语系列。

授课时数:每学期20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兴趣小组学生。

2)具体内容。

目标陈述。

(1)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2)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3)通过每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保持一种持久愉快的情绪状态。

内容安排(见下表)。

topicvariousitems。

演讲技巧林肯演讲、马丁路德金演讲、杨澜奥运专题。

模仿配音海底总动员、纳尼亚传奇、东京审判、哈里波特、埃及王子。

tellmewhy、jinglebells、edelweiss。

电影赏析castaway、narnia、thelegend、

janeeyre、onemillionpond、thetrialoftokyo。

storiestellingseries。

耳听八方wordsandtheirstoriesaboutcat。

旅游野营tourguideofhangzhou、camping。

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合作等过程来体验语言,体验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使学生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的应用能力。

2.班级规模:30人。

3.课时安排:每周1次(每周四下午第四节)。

4.场地:物理实验室。

5.设备:多媒体。

b:保送班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统筹安排,做好安排课时、调整监控、测评工作。教研组实行问责制,参与课程内容以及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1、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汪梅玉、高扬、吴月屏及部分其他青年教师。

教学材料:新概念英语、自编。

课程系列:实用英语系列。

授课时数:每周5课时。

授课对象:保送班学生。

2、具体内容。

目标陈述。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习、巩固和掌握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4)通过每堂课的学习,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内容安排(见下表)。

校本英语课程教材途径具体内容。

学科课程《新概念英语》英语教学课围绕不同主题的单词、句型、会话、语音、听力等。

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认知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2)班级规模:三个教学班,每班40人。

(3)课时安排:学科课程每周5次、其它课程每周1次。

(4)场地:保送班教室。

(5)设备:多媒体。

c:周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统筹安排,做好安排课时、调整监控、测评工作。教研组所有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实行问责制,参与课程内容,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1、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预科、高一、高二、高三全体教师。

课程系列:实用英语系列。

授课时数:每班每周1课时(周日)。

授课对象:预科至高三所有教学班学生。

2、具体内容。

目标陈述。

(1)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

(3)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4)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内容安排(见下表)。

校本英语课程教材途径具体内容。

拓展课程自编课程讲座英语学法指导、词汇知识、语法讲座、写作指导、交际用语辨析等等。

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认知法、集体讨论法。

(3)课时安排:每周1次。

(4)场地:各教学班教室。

(5)设备:多媒体。

a:英语课文背诵比赛。

b:英语话题演讲比赛。

c:英语小报、墙报设计比赛。

d:单词百分赛、单词千分赛。

e:英语书法比赛。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注意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英语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我校英语教研组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到两次英语竞赛活动。

目标陈述。

1)调动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活动。

2)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程实施。

预科:英语书法比赛、单词百分赛。

高一:英语课文背诵比赛(班级)、英语书法比赛(年级)、英语单词百分赛(年级)、英语话题演讲比赛(校级:英语洋)。

高二:英语课文背诵比赛(班级)、英语小报、墙报设计比赛(年级)、英语单词百分赛(年级)、英语话题演讲比赛(校级:英语洋)。

高三:英语单词千分赛(年级)、英语话题演讲比赛(校级:英语洋)。

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a:英语角。

b:英语笔友。

c:外教讲座与口语课。

d:德语选修课。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我校根据课程标准精神,在运用型的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

1)英语角:

指导教师:molly(美国),;tony(澳大利亚),

时间:周一至周五中午12:20至1:00。

对象:各年级学生自愿。

2)英语笔友:

我校学生英语笔友的建立是以我校与国外学生的交流为基础的,我校每年都有与国外学校间的文化交流,如:中德交流、中法交流、中英交流等,具体项目有“大教授带校学生”、互派学生、深入家庭、走进课堂等,相当多的学生与国外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基础上,我们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与交流学生建立了笔友关系。

指导教师:高一、高二任课教师。

指导对象:主要以“结对”学生为主体。

目标陈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时间:周五周六在家时间。

操作方式:网络。

3)外教讲座与口语课。

主讲教师:nicole(德国)。

课程讲座: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教育、实用英语口语等(年级)。

课程设置:每班每周1课时。

课程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与外国人讲英语,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德语选修课。

1、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浙大教师、nicole。

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系列:基础德语。

授课时数:每学期40课时。

授课对象:对德语感兴趣的学生。

2、具体内容。

目标陈述。

(1)为中德文化交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德语运用能力。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中德交流或深造奠定一定的基础。

内容安排(见下表)。

德语校本课程教材途径具体内容。

学科课程自编德语教学课常基本单词、句型、语音、听力等。

活动课程《oralpractice》德语情境活动课会话、游戏、歌曲、表演、视听等。

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认知法、角色扮演法。

(2)班级规模:两个教学班,每班30人。

(3)课时安排:学科课程每周1次、活动课程每周1次。

(4)场地:微格教室。

(5)设备:多媒体。

a:研究性学习。

b:自主弹性研究性学习。

本着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原则,我们也尝试了研究性和自主弹性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强调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a:研究性学习。

指导教师:高二任课教师。

指导对象:主要以“合作小组”学生为主体。

研究课题:自我申报。

研究时间:课后。

操作方式:课外调查。

内容安排(见下表)。

课题题目:出国留学的利与弊班级:高二7班。

课题组成员:康海英、董文佳、岑珊珊、袁丹指导老师:

课题组活动过程设置。

拟定计划目的、时间、地点、过程等。

工作分配查找资料,问卷准备等。

调查对象学生、家长、老师、他人。

调查过程随机调查。

任务完成整理、结题报告、各组员感悟等。

小组成员参与情况。

活动出勤率100%。

指导教师评价:

课题实施成绩a(100)b(90)c(80)d(70)e(60)。

评价人:(签名)。

b:自主弹性研究性学习。

指导教师:高二任课教师。

指导对象:主要以“个体”学生为主体。

目标陈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研究和探讨的习惯,解决个体与共性的差异。

研究课题:自我申报。

研究时间:周末、长假为主。

操作方式:自我研究探讨感兴趣的问题或自身存在的问题,划定一定的范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问责制和负责制,确保有效性。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六、校本课程自编资料的开发。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校本课程自编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就更有针对性。

校本课程自编资料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我校在确立校本自编资料的开发之后,由分管校长、教务处主任主管,教研组长和各备课组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并明确责任到个人,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制订出详细的自编资料编写方案,进行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并尽量考虑学生需求进行反复论证,不断修改,,明确编写目标。

我校目前在用在编的校本自编资料有:

杭师大附中校本英语自编资料一览。

组别年级套数资料名称。

组高一备课组四1.预习学案2.单元巩固练习。

3.语法练习4.课外拓宽练习。

高二备课组五1.预习学案2.课后巩固练习。

3.语法强化训练4.阅读强化训练。

5.美文欣赏。

高三备课组四1.词汇拼写千分赛(1)(2)3.强化训练。

4.高中会考、高考复习5.考试试卷编写。

目标陈述:

(1)指导和培养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策略与习惯,巩固学习内容。

(2)提高学生的欣赏和阅读水平。

(3)创设词汇语境,提升词汇的记忆与运用能力。

(4)提高教师综合、归纳、甄选等业务能力水平。

编写教师:高一、高二、高三任课教师。

编写对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

编写内容:有针对性的学科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编写时间:模块前准备,单元前完成。

编写方式: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编写要求:提倡原创,坚决杜绝不负责任、不加甄选、不符校情的网络下载。

资料特点:要具有前瞻性、系列性、传承性、原创性。

资料反馈:资料使用后,要有跟踪调查,反思可能存在的“缺、漏、差、错”现象,重新进行论证和修改。

七、校本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反思式”教学;注重研究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我校也开展和实施了“反思式”校本教研。

1.校本主题教研。

我校的校本教研分为两个梯度:

梯度一:合作研讨型(内容安排见下表)。

(表一)。

时间内容形式主持人自评、考评情况。

0920走进新课程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杜兴馨好。

2006.12.27.让英语“学困生”走出困境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姜建军好。

0117“作业的有效性”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胡泽萍好。

(表二)。

时间内容形式主持人自评、考评情况。

2007.05.23.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系列2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姜建军好。

2007.06.27.高考试卷介绍与教学成果反思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郑宜亚好。

目标陈述:

(1)发展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2)增强研究意识,反思、分析和解决新课程改革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研人员:全体外语教师。

教研内容:新课程改革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教研时间:每月1次。

教研方式:责任到备课组,分工合作,全组讨论。

教研要求:具有具体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杜绝空谈、应付或形式主义。

教研特点:合作研讨型。有前瞻性、系列性、有梯度、有提高。

教研反馈:有跟踪、有调查、有反馈、有论文,进行二次教研重新论证,追求实效。

教研地点:微格教室(多媒体)。

梯度二:案例视频展示型(内容安排见下表)。

时间内容形式主持人自评、考评情况。

2007.09.19.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提问?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杜兴馨好。

2007.10.31.如何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杜兴馨好。

2007.12.26.“写作课”的实效性探讨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杜兴馨(尚未进行)。

01(待定)必修1、选修1、选修2模块设置的反思与研讨(暂定)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杜兴馨(尚未进行)。

目标陈述:

(1)发展研究型教研组、研究型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2)抓细节,讲实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教研人员:全体外语教师。

教研内容:不同形态下的教学理念。

教研时间:每月1次。

教研方式:教研组组织,平台展示,全组讨论,整合思路。

教研要求:具有细节性、具体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开设案例展示平台。

教研特点:案例视频展示型。具有细节性、系列性、直观性,有梯度、易提高。

教研反馈:有跟踪、有反思、有反馈、进行二次备课组论证,上交修正案。

教研地点:微格教室(多媒体)。

案例视频展示型案例。(以微格课的一节实例为例:“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提问?”)。

视频展示所要探讨的课例,以对事不对人的方式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课堂提问的现状怎样?有无实际意义?有无目标意义?(问题的类型、水平、方式)。

b.课堂提问如何体现正确的学生观?(如:学生答错、不合教师思路、乱答等)。

c.课堂提问如何为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服务?

d.课堂提问如何提高实效性(质和量、时机、情景创设、接应等)。

将以上主要思考问题在屏幕上展现,分组讨论,阐述论点,整合思路。

2.校本观摩教研。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产生了一种特别受教师欢迎和行之有效的教学互助方式--教师互助观摩课。教师互助观摩课现在也纳入了我校的校本教研内容。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其目的主要是作为观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我校开设的校本观摩教研课程有:

1)公开课、研究课。

各备课组由组长负责公开课、研究课的开设以及课后的有效评课。公开课主要由青年教师承担,研究课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采取个人反思--集体反思--实践再反思的研究流程。例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一节研究课上完了,首先由上课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设计,总结教学感受;然后由学科组内老师与专家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议,提出指导性建议;最后,同一个学段的老师在集体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再次上课实践并反思。

2)高三教学调研课。

为了配合高三教学调研,高三的全体教师均开设了一周的教学调研课,所有外语组的教师均参加了高三教学调研听课任务,完成了调研听课记录与反馈任务。

3)挂牌课。

在高三实行每周的挂牌课,要求同专业的教师听课,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非考核,鼓励教师敢于尝试困难的课题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4)微格课。

工作六年以上的教师均要开设微格课,挂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评议和探讨。

目标陈述:

(1)通过对观摩课后,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

(2)提高教研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主讲教师:高三及各备课组指定教师。

教研内容:各类课型。

教研时间:每周。

教研方式:课堂听课、组内反思、上课实践。

教研反馈:有反思、有二次论证,上交修正案。

教研地点: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

八、校本课程评价(试用)。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内容见下表)。

评价项目各项评价指标分值等级得分总计。

10分6分2分。

科学性很强一般较差。

创新性独创改进验证。

实用性易推广,价值大易推广,有价值难推广,价值小。

深度深一般浅。

可行性大中小。

时效性较强一般差。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学习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即:出勤+学习过程+结业成绩=学业总成绩。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它同样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我们在校本英语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超越课本,走出课堂,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对未来的设想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新领域:。

2.研究性课程的深化。

但由于新课程的高考指向还不是非常明确,同时,有些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我们不但要对学校负责,更要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毕竟,就目前来说,高考才是硬道理,所以,有些项目的开发仍然还处在研讨阶段。

同时,在校本教研方面,进一步校本教研的三落实:学习、研讨、反馈。

在学习中促进研讨。

在研讨后获得反馈。

在反馈中促进反思。

在反思中促进教学。

学生---反馈---反思---学生。

在校本教研方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研方向。

当然,中学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刚刚起步,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始终保持其创造性,使其具有本校特色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开发出科学有效的中学校本英语课程,使三级课程管理得到更好的实施,还待今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联系方式:

单位: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外语教研组。

地址:杭州市三墩振华路五号。

邮编:310030。

电话:89963116(办);88853130(宅);13067744796。

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成功之处:

1.教授生词及课文句子,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检查学生读译,读译不准的难点,其他学生和老师帮助解决。对于共性问题,老师重点教授,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起了引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语法现在进行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枯燥的讲解。我设计了游戏和自编律动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不足之处:

1.操练语法过程中对于大部分学生表达“某人正在做某事”时,动词忘了加“ing”,老师没及时领全体学生读记板书中出现的“ing”形式加深印象;对于个别学生能正确表达这一意义的,没有及时表扬,榜样作用没有明显突出。

2.老师课堂语言不够精炼,节奏有些乱。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1、“项目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2、“项目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学习”项目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3、“项目学习”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项目学习”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要运用“合作技能要素”和“自我导向技能要素”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学习,还要懂得运用“小组交流”、“拓展”、“写信”、“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来反思整个项目学习、完善整个项目学习。我还特别记住课程内容中的这句话:让反思成为一种心智习惯、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真正致力于教改的老师都应该记得!

理论上的项目学习是学完了,实践层面上的项目学习才刚刚开始。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辛苦,但受益匪浅!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通过听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

教案。

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

自mooc流行于教育界以来,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教育者们发现了mooc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不足。目前,教育界更侧重于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各自展其所长,避其所短。把这样的教学模式称为线上(mooc中的微视频)和线下(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的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onlineandoffline,简称oao.本文介绍了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关于oao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希望对其他的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oao教学课程的整体规划。

开设一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就如同开设一个新的课程,虽然之前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都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是在开设一门慕课时要做的更多,还有很多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授课对象。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学生层次(一本、二本)等,虽然学生的高考分数不尽相同,但是在同一所大学中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本质的水平是差不多的。第二,教学目标。根据授课对象,要把课程进行定位,要考虑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同时还要考虑该课程在整个学科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在准备线上和线下教学时会觉得有太多的内容想讲给学生,一来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来学生学起来也会很没有头绪。

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

从目标出发设计学生的.学习序列。oao的教学方式和平常的传统教学不同,学习进度尽可能的紧凑一点,要在课程中选择哪些知识点是要进行线上学习的,哪些内容是要学生实现翻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计划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分别定制机电专业篇,土木专业篇,经管专业篇,文科篇等等。线上(online)教学部分主要指微视频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是现代教学的改进,但对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学生更关心他能学到什么,这里关于微视频的制作对于线上教学部分,作者给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第一,选取适合的知识制作微视频。在视频中,学生的关注点在ppt上,应使动画和图片在ppt中的显示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选取比较难的知识点或者学生经常会出错的地方,再或者拍摄基础性的知识。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制作出的视频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出错;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就可以通过教材和视频能学会的。这样节省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而课上和学生一起互动,一起探讨更深奥的问题。第二,各种类型的微视频穿插交替。微视频的制作包括很多形式,教师要找到自己和课程比较适合的几种形式进行录制,因为一种微视频无论拍摄形式多么精彩,学生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所以可以采取多种微视频形式穿插交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引人入胜、言之有物,关于课程应该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这里介绍a—l—c—s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一,a—attention(注意):微视频的制作要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在看视频时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除非他对这个内容特别感兴趣。可以采取“出乎意料的行为”或者提问题的方式。其二,r-relevance(关联):视频对学生而言是有帮助的,有关联的,他们就会更感兴趣。比如如果讲概率,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苹果手机的四位数字密码和三星手机的连线密码哪个更安全呢等等。其三,c-confidence(信心):如果学生看过视频一头雾水什么都学不会,那就不愿意学了,如果看过之后懂了,那就激发他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其四,s-satisfaction(满意):提供真实的学生练习的场景和任务,例子尽可能是有情景的,让学生满意。

四、线下(offline)教学部分。

第一,传统教学。没有录制成微视频的课程,教师还是选择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的方式来处理,作者认为并不适合把一门课程所有的内容都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学习,同时也不适合所有的内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翻转课堂,学生观看完视频讲解后,课堂上进行反馈,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旁仅仅处于指导作用。oao的教学方式促使对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有了一种新的思考,未来的教室可能变成以电脑硬件为主,可能上课时学生人人手中都拿着ipad,甚至可能教师可以远程的和学生进行视频讲解。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未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和实践。无论如何,学生喜欢、受益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对该学期的教学工作作总结以及反思。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去年下半年我向学区党支部递交了,所以这一学期来我都是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在"七一"那天,我还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使自己的思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对自己思想上严格要求的一个新的.开始。一学期来,我还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十分重。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

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

这学期主要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及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已经接手第二学期,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状况等我都一清二楚,并且教材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

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

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十分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必须有很大的进步。""我想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是那么好。"

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务必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状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

"老师"们确实是十分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十分起劲。两个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十分快。

微机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vb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骨干课。本课程主要通过vb论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组建编程的机理,涉及到控制台界面程序、windows窗体程序、图形界面编程、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内容量大,程序设计复杂、同时vb程序调试是在vs环境下进行,在编程过程中环境会自动为用户生成一些必要代码,以降低编程难度,降低学生的编程负担,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vb的程序结构把握和了解不全面,对编程机理了解不透彻,学生容易盲目照搬书上代码,不求甚解,似是而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课程设计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书本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应用每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单元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项目,设计编写一个小作品;学完整个课程后,完成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编程项目,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以项目完成为手段,全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目的。

1.为使学生掌握vb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组建编程的知识实际技能,除了系统地讲授必要的vb知识,上机练习,做作业外,还应该对学生作较全面的编程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即作课程设计,以达到如下目的: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编程和组建编程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项目设计能力。

2.独立地根据一定的项目要求,查阅资料,写出项目开发目标,分析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课程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编码并上机调试完成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在某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完成一个教师布置的、或学生自己拟定的、知识覆盖整个章节的,有一定综合性和难度的项目,要求学生描述出要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收集资料和素材,复习所需的课程知识,描述问题解决方案、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直到项目的完成。最后的成果要有完成的作品和相应的文档。

2.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一个大的编程项目,其要求与课程单元的项目差不多,只是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知识覆盖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以全面促进学生复习和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文档的书写和编制。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监督和管理。

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随时巡视和监督,了解把握和控制课程设计的进展;。

4.将课程设计作为学期成绩的一部分记载,大约占10%,必须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参加考试,课程设计不过关,即使考得再好,也不能过。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全部都完成了自己的项目、将所有的作品通过超链接网页的方式集成在一个作品集中,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4~6个小作品,每个作品都反映了学生应用课程的某部分知识解决某个问题的结果,通过完成这些作品,学生巩固、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学生看到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汗水、思维和创新的作品,就像一个母亲看到自己呱呱坠地孩子那样充满了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同学之间作品的对比,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微机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总结一: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总计二。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1、“项目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2、“项目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学习”项目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3、“项目学习”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项目学习”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要运用“合作技能要素”和“自我导向技能要素”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学习,还要懂得运用“小组交流”、“拓展”、“写信”、“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来反思整个项目学习、完善整个项目学习。我还特别记住课程内容中的这句话:让反思成为一种心智习惯、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真正致力于教改的老师都应该记得!

理论上的项目学习是学完了,实践层面上的项目学习才刚刚开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辛苦,但受益匪浅!

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

摘要:课程设计环节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引入wwh理念,阐述在理论学习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评价体系中引入psp评价方式,对软件代码进行评价,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师评价难的问题。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sp。

1前言。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而课程设计环节是对本门课程乃至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设计是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学完专业课一段时间内,安排组织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组织或者分散地完成一些任务。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以期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1]。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总结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包括对课程设计不重视,认为课程设计不重要;有教学计划设计问题,指软件工程课程安排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后,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没有整体概念,无从下手;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单一,且随意性强,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造成课程设计的质量下降。可见,问题集中在学生的态度问题、基本开发软件的技能、教师的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2]。鉴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原因主要为:课程为考察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学习起来太难,难以接受,更不想动手做东西;课程设计以往采用分组形式,每组人数较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对此,教师在组织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wwh模型,从学习动机、知识储备、实际操作三个方面对学生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干预。

2课程设计过程控制。

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wwh模型来完成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现。wwh具体是指why、what和how。其中,why解决的是在态度层面上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来学习本门课程;what解决的是在知识层面上学员的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的知识才能支撑具体的编码实现;how解决的是在技能层面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实现中的疑难困惑。why(为什么学)why是学生对待课程设计态度层面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需要借助相应的素材,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就业层面进行分析。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案例,选用一个正面案例及一个负面案例。正面案例讲授的是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将获得什么收益,包括对前期知识系统性复习,代码调试能力提升,代码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成绩;反面案例讲授的是如果不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挂科、重修等。what(学什么)学什么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学习的知识一般包括定义、概念、标准、要求、原则、区别、特点、基本组成要素等。课程设计时需要分析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时还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掌握比较匮乏。比如:“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流程,结构图、流程图的绘制,在代码结构以及代码调试方面能力较差[3]。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材料进行补充。how(如何做)“如何做”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如何做”一般是指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实现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软件,如软件开发中各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比例如何?哪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最多、人力最大?“如何做”包括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软件开发中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协助学生分析各个模块重难点,进而确定分工。

在课程设计环节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强过程控制外,对结果目标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态度问题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评价指标不明确,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评价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造成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所以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如何衡量、如何评价,是课程设计评价环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模式进行评价。psp认为在软件评估过程中有下列四个因素需要考虑。1)任务有多大?用代码行数(不包括空行/注释行/单字符行)来表示,或使用功能点来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确定功能点的个数,按照功能点逐个确定代码行数。2)花了多少时间?一组人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人数*时间来表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本功有差距,此标准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算并不适用。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在课程设计中将交付定义为在“代码完成”的时候,交付给负责测试的学生,并完成测试用例表。使用缺陷的数量来除以项目的大小,也就是缺陷的数量除以总的代码量,衡量评价一个软件的质量。4)是否按时交付?这个指标对学生不适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延期交付。综合以上几点,在课程设计目标评估中,结合psp模式并对其进行课程设计评估的相关修改,通过功能点数、代码行数以及缺陷数来评估课程设计中软件的质量。

4结果调研。

按照wwh模型组织实施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控制和引入psp模型进行课程设计目标考核,在现有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上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代码量均在1000行左右,最少的在600行。从代码量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代码量在各个小组之间差距不大,这有助于小组之间竞争,并进而促进软件功能点的增多。在软件开发中引入psp评价代码质量,使用测试用例方式统计软件完成情况、性能、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并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流程,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度和质量有所提升。

5结语。

课程设计是程序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课程设计量和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合理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和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是从结果逆向来促使学生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一种方式,加强目标管理也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加强过程管理以及目标评价,是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3]李茂民.《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软件工程师,(5):48.

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房地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互联网模式下,房地产的营销模式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加以重视,探究出适合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的模式。本文就房地产业网络营销模式发展的现状以及优势进行阐述分析,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网络营销;研究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自身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所以就需要将互联网与房地产的相应营销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在现今社会,绝大多数群体都是依靠互联网来获取相应的信息,所以房地产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机遇。同时,房地产企业想要持久发展就需要全面开展互联网房产营销,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

1、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研究分析。

就目前而言,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可以科学系统的处理和优化房地产市场的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可以使企业的价值得以提升,进而能够对相应项目结构进行扩展,全面提升自身在市场的经济实力。房地产的网络营销模式可以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性思维,进而使房地产营销模式与现代化社会的需求互相匹配,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互联网不仅使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还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房地产企业内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目标,才能够满足社会的不同群体,同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相匹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对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进而使得市场经济与房地产共同协调发展进步。房地产企业需要依靠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以及数据系统对现有房地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估,进而能够使得社会各个消费群体满意。但是在关注消费群体的同时,还应该对购房需求的模式进行多元化创新。这样,才能够让消费群体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还满足了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最终使其能够加大情感的投入。

2、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研究策略。

2.1通过互联网对房地产企业的营销途径进行创新。

房地产企业想要增加销售途径,那么就必须要使网络营销的模式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应该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房地产企业需要做好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这就需要使自身服务和商品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心理,才能够使得客户与品牌企业之间搭建联系桥梁。同时,还应该对房地产和其相关的产业进行创新完善,才能够使其满足市场的经济要求,进而使得房地产业能够稳定、长远发展。在当今现代化社会,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直接营销,所以需要房地产企业能够建立专门的网络营销部门,同时为企业培养一定的网络人才,进而才能够建立一个合格的房地产企业网站。互联网模式下的直接营销相比于传统的房地产营销模式,增加了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直接营销的影响力。房地产企业的间接营销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代理与房产中介的交流沟通,通过对间接机构的考核和评估,可以使得房地产企业稳定、长远发展。

2.2通过互联网对现有的营销策略进行创新和整合。

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资源匹配和调动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来有效实现,所以房地产企业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完善的策略。首先,房地产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互联网数据评估部门,对相应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房地产营销的指标进行评估和预测。其次,可以根据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对相关房地产业市场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当今社会的房地产业资源占据情况,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是满足市场的必然需求。最后,还可以建立一定的调查问卷和资料整合机制,通过对相关信息数据的.规范整合,对社会上潜在的目标群体进行信息的分类,进而能够精确地掌握市场的现状。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市场调研,可以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形象得以推广,进而使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

2.3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文化与内涵的塑造。

企业的文化与内涵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使企业自身的文化与内涵得以塑造,才能够提升相应品牌的知名度。房地产企业在服务与宣传的策略上需要引导员工进行自主创新,并对企业员工的个性创新进行一定的鼓励。企业在对内部的管理细节上,也应该培养员工的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不过分强调过程,只追求实际的结果。同时,企业还应该定期举办团建活动,培养企业的集体精神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才能够使得企业员工形成一个创新型整体。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塑造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塑造起来的,所以需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对员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一定要与媒体宣传和大众认知的形象相符合,才能够加强自身品牌的认知力和影响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科技化发展使相应的科学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需要房地产企业能够在网络营销模式的搭建以及完善过程中充分满足现代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发展特点,使得房地产企业能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加速自身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英军。电子商务时代的房地产网络营销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商论,(12):62—63。

[2]胡文静。当前房地产体验营销的误区分析及策略改进[j]。中国商贸,2014(33):44—46。

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

摘要:通过对在线教育发展的分析,指出了ch-spoc模式应用于混合式教学中的优势。以超星平台为载体,利用学校自建的慕课资源,对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进行了基于ch-spoc模式的课程设计,并在学生中开展教学实践。评课数据反馈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明显,普遍认可这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ch-spoc;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书本是知识传播的唯一途径,几乎都采用广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靠老师、内化靠作业。而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来源丰富,学习途径多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学习的契机已经到来。

一、在线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进了教育改革,单一的将信息化教学建设为多媒体演示只是变更了知识展示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近年来倡导的在线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开放优秀的教学资源,惠及于众。20世纪初期,在线教育的初态mooc逐步兴起,致力于开放式的、免费共享的教学,国际上建立了多样的开放学习的平台,国内多校合作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促成了资源共享课的建设[1],在线网络教育持续发展。伴随着教学实践变革和平台技术的推动,“后mooc”时期已经到来,spoc、docc等新形态开始走入学校。spoc模式是在在线开放教育的基础上,加设了学生准入限制,是小规模(几十到几百人)的、私有的(只对满足准入条件的学生完全开放)网络课程,更适用于学校学生,匹配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时上可以在整学期开展,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完成度。教师的加入,使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后的限制被打破,突出了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的优势,基于协作—混合理念的学习模式,也就是ch-spoc模式更适合实践创新类的课程。时空、资源的混合,虚拟仿真和实务操演的融合[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高。

二、基于ch-spoc模式的课程设计。

本研究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单片机技术课程中开展ch-spoc教学试点,主要面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四年级必修课学习和物联网技术专业三年级选修课学习,每轮学习周期4周。根据教学大纲,这门6个学分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能够进行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并掌握应用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课程内容设计通过分析传统教学发现,电子大类的学生对单片机的项目式开发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校自建的精品课程资源为基础,将知识点进行碎片化整合,循序渐进设计课程内容,保证重难点部分的学习资源开发。例如在综合项目全彩灯的开发中,专门就pwm的调色原理设计了视频资源和练习动画资源。在超星平台上发布完整的视频、文字、图像资源,面向授课班级开放。视频长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保证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对于初次未能掌握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电脑或手机等任意联网设备上反复学习,并通过在线作业自我检测。作业内容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设计,突出专业要求。所有的资源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利用了平时大量的.碎片化时间,用随时随地的模式,突破了罗列知识点的枯燥学习,良好的内容设计是实现混合式学习的前提。

(二)教学过程设计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提倡在“做中学”,需要重视课前引导、课中讨论、课后提升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单片机技术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设计电路、搭建电路、编制程序、仿真调试等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与技能[3]。课前的在线自主学习阶段,是一个知识储备和学习引导的过程,通过微课视频、动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在完成浅层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行下载的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4],并通过作业自测了解知识缺陷。通过平台或聊天工具,将疑问提交学习小组或教师,完成课前学习。在进入到课堂学习时,学生是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疑问来学习的,而课中环节就是来解决问题的,由于学习目的明确,知识技能的达成度高。这时采用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式教学更适合学习的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平台数据针对性地给予知识辅助,学生在小组互助中能更好地使用protues软件和keilc软件完成软、硬件开发,成员的多元思维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维度,形成系统化的设计思路。使用平台提供的抢答和直播模式,可以增加学习趣味性。课后学生根据任务单,继续完成拓展作业,提交到平台上,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统计界面,查看学生学习的完整数据,如图1所示,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及时督促进度不佳的学生。可视化的反馈数据,更能促进学生的好胜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考核评价设计混合学习模式的评价体系也是多元化的,除了传统的知识测试外,对于注重实践环节的单片机课程,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平台统计的登录时长、视频观看时间、参与讨论数、作业完成时间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学生填写的每份任务单后的自评和互评表,可以迅速构建起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情况。再辅以常规的线上知识点测试和线下单元测验,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

三、课程实践情况。

在单片机课程实施中,使用学校与超星公司共建的平台,目前共进行了2个学期、6个班级的ch-spoc教学试点,并对其他专业开放mooc。通过平台问卷调查、学生评课系统以及教师访谈,获得了一系列反馈结果。从教学效果来看,线上的视频自学,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技能实操能力,大部分学生最后可以成功展示任务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有98%的同学认为“小组协作时,同学的讲解更通俗易懂”,说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表述应符合学生心理实际,微课视频也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不能一拍而用一生。从学习完成度来看,在此挑选了两个不同模式学生的督学数据展示在表1,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开展的是ch-spoc模式教学,由于学习有线下教师的参与,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完成度明显要高于自动化专业自学mooc的数据。同时,由于职校生的学习特点,也可以看到,即便在有督促的情况下,也不能做到100%的完成率。在今后的教学中,任务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需要增强。从满意度来看,96%的学生认可“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吸引力”,92%的学生评价“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增强,更有学习动力”,说明学生对混合学习模式普遍满意,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辅助引导作用。也有学生在教学建议中写“对闯关式动画测试最感兴趣”,显然,现在的学生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如何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四、结语。

ch-spoc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要保证其有效开展,除了完善课程资源,更需要提升师资实力。从实践中明显可以看到,在教师的监督和辅导下、配合稳定良好的系统环境,可以有效避免娱乐游戏的干扰,将在线自主学习的作用最大化,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5]。

参考文献:。

[3]王东.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的研究[j].科技资讯,,(32):58.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是课程领域最常用的术语之一,说白了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内容决定目标,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且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设计的策略,在一般意义上与课程设计方法是一样的,但是目前阐述的课程设计策略的文献很少,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目标中心思路(或称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所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其次,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第三,它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不足:首先,目标模式的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着眼点是效率和准确,它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毕竟正确的科学应该是由信念、审美、个人的参与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正是目标模式所难以包容的。其次,目标模式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第三,目标模式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这就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体现人类行为的自觉性与反思,事实上,评价广泛渗透人类所有意识的活动中,课程评价如此,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迄今为止,在方案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很长时间内,cipp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4个环节的评价。最近,为了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尔比姆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构成了7个环节的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课程评价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1)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机联系起来。(2)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3)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即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另外,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只是换了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实践中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背后,原因无外乎:优秀教师不仅可以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电子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种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鉴于此,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以下简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列入教学工作重点。xx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电子商务专业教改遴选,并于当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教改专家组检查,同时正式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两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许多工作,其中成绩突出的要属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除增加新的课程以外,更主要的是将一些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一些特色鲜明的课程,效果较好。现主要对电子商务专业教改中两类课程内容的整合谈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

所谓“整合”,就是强调系统的整体协调,发挥综合优势,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为依据的。而“课程整合”译自英文“curriculumintegration”,也有人译为“课程统合”、“课程综合化”,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环节)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做到优势集成,亮点聚合,以发挥其综合优势。

实施课程整合的实质,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体优化,既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又有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但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科“课程”,以叠加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即把课程整合看作是“课程拼盘”。为此,通过课程整合,可以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在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科建设的今天,加大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实施力度很有其现实意义。因为课程整合代表了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反映了人类知识发展综合化对课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全面发展教育和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受到旧有观念和势力的自然排斥,实施课程整合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学科本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分科教学阶段,老一套的东西早已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各学科教师之间往往是“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教师只关注本学科内部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少关注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衔接和沟通,对学科之间综合的、整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据此,为推进课程整合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打破系科界线,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由以往各门学科的“独自作战”转向学科之间互相协作的“立体作战”。

在实施课程整合的起步阶段,我们教研室进行了多次关于课程改革的讨论,比如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电子商务概论应掌握哪些计算机网络知识”等问题。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最重要而且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就此类问题达成共识是不难的。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高职院校建立一套整合的课程体系并不难,而这种课程体系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因为“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另外,科学的、理想的、全面的课程整合一时难以达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进行局部的整合?假若这样做可行的话,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为实现理想的课程整合打基础。

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能否到位,直接影响着课程整合的实施。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课程设置常借鉴本科院校,没有形成高职特色和学院特色。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复合性学科,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都是“课程的拼盘”。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角色一旦确定,不少学生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狭小,导致课程设置目标定位过窄,内部结构极不合理。这种在课程设置上较大地倾向于按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过分强调学生对未来所教学科领域知识全面、系统、精深的掌握,而授课教师又一味强调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其他课程长期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严重背离了体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其结局只能是传授学生一部分理论,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还表现在:由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系统、精深,专业课程设置向纵深分化,造成门类多、科目杂、体系散,主干课不突出,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贯通,致使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欠佳。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上,要一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选择,也不再置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于不顾,单纯地追求学科体系的严谨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追求学生、社会、学科之间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其整体价值的融合。具体落实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并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其中,课程整合无疑适应了这一迫切需要。

1、对于《网上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整合。

《网上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助理电子商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及网上贸易业务尤为重要。本课程整合后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两大模块,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熟识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的相关常识和具体做法,了解网上单证流程的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和电子合同的签订中身份认证的重要意义以及电子交易过程中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包等的相关常识和基本运用方法。为此,我们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了教学讲义,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加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讲授中,以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证大纲为主要依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在讲授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网站、网页挂钩,比如:在讲授网络商务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应用,直接登录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网站百度和google;在讲授网上单证流程的时候,登录电子商务网站当当网,让学生直接观看当当网的模拟单证流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该软件不但是本课程的教学模拟软件,也是助理电子商务师实践能力考核软件,所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演示和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通过此门课程的整合,有如下收获。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结合全国助理电子商务考试,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电子商务概论》的.内容与《网络技术应用》课程的整合。

《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技术应用》均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课程。两门课程虽侧重点不同(《电子商务概论》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网络技术应用》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lan技术、wan技术、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但有些内容也有重复现象,况且两者有密切联系,在《电子商务概论》中的网络基础设施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学效果不好。在整合中将这部分内容删掉。同时将原《电子商务概论》中的计算机网络的商务应用融合到《网络技术应用》中,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增加了windowsxxserver的常用操作部分内容,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windowsxxserver的常用操作的实践操作。删除了简单枯燥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的介绍。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有如下收获。

(3)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面。

3、课程结构的优化整合。

课程结构改革实质就是要优化课程结构,获得课程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展现强有力的课程功能。但优化的标准、优化的突破口、怎么优化一直是历次课程结构改革的迷茫之处。要优化课程结构,就是要使其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好在哪呢?用什么确定好的标准呢?可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课程的有序性和序变能力。课程结构有序性就是让课程要素之间搭配得更加合理,提高教育的效率,充分发挥育人价值。课程结构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到来自社会、个人要求的影响,能否及时作出反应,充分地满足其要求,表现为课程结构的序变能力。这些是一个好的形式结构标准。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多次邀请计算机系和基础部的教师参加计划调整的讨论,对课程的开设的先后顺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和课时进行了微调;二是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即从实质结构的分析入手研究是否符合育人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借鉴大学本科的课程,而大学本科课程是学习前苏联的结果,它与专才教育相联系,形成了结构严密的体系。按课程层次分,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长期以来在课程编排上,都采取了“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三段式”线形模式。这种模式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学科渗透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改变这种固定的课程设置模式上,我院作了改革的尝试。根据教字[xx]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我院在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主要是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确立了模块化教学。将教学计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和个性化发展模块三个部分,结合电子商务特色和全国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试的要求,将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分为专业基础模块、网络应用模块、网络营销模块、电子支付与物流模块和操作模块等五个模块。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1.本课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动手操作,欣赏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成长在集体中的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

3.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4.适当使用多媒体,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树立处处为集体争光的思想。

5.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后进生,给予适当帮助,使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6.对学生的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从班集体的整体面貌进行评价: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否增强,班纪班规是否建立,班风学风是否好转;其二,从学生个体角度进行评价:学生对班集体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是否提高,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是否有所增强等。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范文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项目学习”项目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项目学习”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要运用“合作技能要素”和“自我导向技能要素”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学习,还要懂得运用“小组交流”、“拓展”、“写信”、“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来反思整个项目学习、完善整个项目学习。我还特别记住课程内容中的这句话:让反思成为一种心智习惯、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真正致力于教改的老师都应该记得!

理论上的项目学习是学完了,实践层面上的项目学习才刚刚开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辛苦,但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一.课程定义反映了定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取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

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课程设计是课程领域最常用的术语之一,说白了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内容决定目标,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且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设计的策略,在一般意义上与课程设计方法是一样的,但是目前阐述的课程设计策略的文献很少,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目标中心思路(或称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所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其次,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第三,它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不足:首先,目标模式的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着眼点是效率和准确,它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毕竟正确的科学应该是由信念、审美、个人的参与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正是目标模式所难以包容的。其次,目标模式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第三,目标模式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这就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体现人类行为的自觉性与反思,事实上,评价广泛渗透人类所有意识的活动中,课程评价如此,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迄今为止,在方案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很长时间内,cipp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4个环节的评价。最近,为了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尔比姆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构成了7个环节的评价模式。

五.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课程评价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1)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机联系起来。(2)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3)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即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另外,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只是换了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实践中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背后,原因无外乎:优秀教师不仅可以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最大化。